企业社会责任从概念到行动有多远?
这是一组极其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江河污染、假冒伪劣等各类问题的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扶贫捐款、爱心助学等企业慈善行为的频频"曝光"。
企业家乐善好施无疑是值得提倡的。问题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口号,而有关企业质量、诚信、环境等问题的负面报道却始终不见减少,人们有理由发问------企业社会责任,从概念到行动还有多远?
"炒作",还是"觉醒"
春节前夕,浙江首份民企社会责任报告在杭州诞生,企业社会责任一词顿时成为了当地人的热门话题。
2007年1月底2月初,浙江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浙江省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福选在这个期间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既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社会责任公之于众的承诺,也是对企业自身的约束。"王水福说。这家企业在报告中阐述了其社会责任理念及承担社会责任的历程,并作出了继续承担"发展"、"诚信"、"守法"、"资源"、"环境"、"文化"、"慈善"、"就业"、"安全"等九项社会责任的书面承诺。
王水福坦言,这一做法可能会遭到质疑,会觉得这是炒作。"谁如果这么想,那么就请来监督我们企业的承诺履行情况。"王说,"从发布报告之日起,我就告诉我的员工,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环节都已经处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有关专家对这一做法持肯定意见。浙江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表面上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自套枷锁",其实是企业成长、成熟的表现。作为浙江第一份民企社会责任报告,它表明了民营企业的一种觉醒。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资产逾80亿元、年上缴税收6亿多元的企业集团,它与美国OTIS合资的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动扶梯生产企业。"我在10多年的合资中学会了一点,要做百年企业,不能光靠引进资金、技术,关键是要树立诚信的企业品牌。"王水福说。


王水福提出,目前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也不一定适合本土企业,政府应尽早牵头研究制订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同时制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该由单个企业的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兰建平说,要建立健全外部法制、舆论、道德环境,完善协调机制,要通过全社会的监督,最终形成一种能够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

- 联系我们
-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电话:400-680-0016
电话:021-51029391
邮箱:chaowang@tranwin.org